【自我覺察】
有一陣子,我會對小孩暴怒。事後,又有很大的罪惡感與不開心。雖然如此,這樣的狀況又一直重複發生。更奇怪的是,為什麼有些事會讓壓到我的爆點,但對我先生來說,完全OK?
有天,我終於明白。原來,問題不是出在孩子做了什麼,而是某些內在的原因誘發了我的情緒反應。只是,這些原因彷彿埋藏的很深。我還不知從何找起。於是,我決定去尋求一位心理工作者的協助。
他建議我練習的方法,就如今日好文中所提到,用 mindfulness (正念) 處理負面情緒的技巧很類似。
👉 1. 別「想」事件,回到「感覺」(或呼吸)
👉 2. STOP
S(stop): 先停下來
T(take a breath): 體驗呼吸
O(observe): 觀察身體的感受(客觀、如實、第三人)
P(proceed): 繼續往前,解決問題
👉 3. RAIN
R(recognize): 看到自己有強烈的情緒
A(allow): 允許並涵容自己的強烈情緒
I(investigate): 探究身體、感受與情緒
N(non-identify): 不認同強烈情緒等於我
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,尤其在一開始,需要很有意識的練習,因為這是一個新習慣的養成。練習後,在情緒一上來的當下,真的可以快速的舒緩。因為不先被情緒帶走,我有機會從比較客觀的第三者角度,去探索我的引爆點。
不過在開始練習前,先別對自己設定過高的期望。從腦神經學的角度來看,我們每次經歷一個引爆點與相關的情緒反應,其實在加強這個點與反應的大腦迴路。如果是從以前就開始累積的重複經驗,這是條非常有效率的迴路....完全不需思考,瞬間就能啟動。
所以,當我們要建立一個新的反應迴路時,需要很多重複體驗的累積。在新迴路被強化前,不時會回到原本的狀態是正常的。而且,它很可能在我們都還來不及用上新方法前,就已經發生了。
在小朋友上,我們也常常發現這樣的狀況:學習新的好習慣很難,回去壞習慣卻毫不費力。所以當又重蹈覆徹時,要對自己與孩子慈悲點,並再繼續努力!
.
.
.
.
#生活中的修行
#身心靈補給站
#意在育兒 #mind4parenting
今日好文
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https://reurl.cc/AqvGye
相關小文
「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」https://reurl.cc/8Gx1Do
「夏天新體驗」https://reurl.cc/X6KvL7
.
.
Source
科學人雜誌: 積習可改 https://reurl.cc/rxON0N
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